欢迎您访问九三学社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论面向非主流市场的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9-07-2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论面向非主流市场的技术创新


刘文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本文依据相关技术创新文献,阐述了主流市场和非主流市场的内涵,探讨了跨国公司以技术创新方式开发非主流市场的特点和相关经验,重点论述了我国企业在开拓非主流市场——农村消费市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格力、海尔等企业设计开发针对农村市场环境的新产品为例,说明企业实行面向非主流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够真正赢得市场,最后分析了面向农村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方法。

关键词:非主流市场 技术创新 农村消费者 战略

    21世纪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企业只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或技术,才能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我们看到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在积极推行全球化扩张战略,它们不仅为主流市场顾客设计、开发新产品,而且也在为过去被忽视的非主流市场——第三世界贫穷国家的消费者设计、开发新产品,赢得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很多企业面临主流市场饱和、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为解决企业所遭遇的问题,政府及时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相关政策,这无疑对企业开辟或进入农村新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从事实来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效果并不很好,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企业简单地把满足主流市场顾客(如一线或二线城市居民)需求的产品输入到农村,却缺乏针对农村市场进行的产品研发,因而难以获得农村顾客的认可,企业也难以长期在农村市场站稳脚跟。相比于跨国公司以技术创新赢得非主流市场的战略,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对赢得非主流市场的重要性,缺乏针对农村消费者的产品研发。因此,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如何正确认识面向非主流市场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以及如何为非主流消费者进行技术创新。
   

     一、主流市场与非主流市场的理论分析


    尽管技术创新是否以市场为导向是一个学术争议的问题,但技术创新必须为市场所接受,否则技术创新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从技术创新角度如何认识市场的问题就有必要加以厘清,只有准确把握了技术创新所面向的市场,才能够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设计不同的创新方案。
    (一)相关文献对主流市场与非主流市场的分析
    1、技术创新所面向的市场类型。在国内外有关技术创新的文献中,不同的学者从技术创新角度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司春林和赵明剑基于市场的散聚程度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将市场根据聚敛程度划分成集中顾客市场和散户顾客市场,即集中市场是由一些关系相对稳定的购买代理人组成的市场,散户顾客市场是指有很多潜在的购买者,每个潜在购买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自己的行为。有的学者从创新产品的不同品类划分,如Geoffrey A.Moor 认为创新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品类得以实现,不同的创新类型在不同时间点会适用于不同品类,一个颠覆性创新会经历早期市场、成长型市场、成熟市场、衰退性市场直至生命终期。还有的学者在分析技术创新时提到了主流市场、“新兴市场”或“边缘市场”等概念。
    2、主流市场与非主流市场概念。Clayton M. Christensen和 Michael Overdorf 在论述突破式创新时,提到了主流市场概念。他们认为,突破式技术创新虽然创造了一个完全新的市场,尽管按照主流市场顾客的性能标准,这些初期的新产品或服务是很差的,但突破型创新能够很快改进,最终能够解决主流市场顾客的需求。
国内一些研究者在分析技术创新方面也沿用了Christensen的主流市场概念,如康长杰、陈劲在分析排斥性技术要成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时,指出主流市场必须存在性能过剩,导致顾客被过度服务以及本土企业必须被高端或高利润市场吸引;张洪石、付玉秀在在分析突破性创新与自主创新机会时,也引述了Christensen有关大企业在高端市场上通过渐进创新从主流用户获得巨额收益等观点。还有一些文献则从技术创新的扩散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市场,将主流市场作为核心概念之一进行研究,如Moore探讨了高科技产品如何跨越“鸿沟”向主流客户销售,杨劭仪在分析苹果公司的iPod科技采用生命周期时,提出了早期市场(early market)阶段、鸿沟(chasm)阶段和主流市场阶段(mainstream market)的划分法等。
    在相关研究文献中,与主流市场相对的概念是“新兴市场”或“边缘市场”。有的文献相对于主流市场提出“利基市场”,如W. Hoffmannand 、L. Waldmann 提出太阳能发电市场由于能够节省支出和更加清洁从原来的利基市场转变为主流市场。无论是“新兴市场”或“边缘市场”,还是“利基市场”,这些概念与主流市场概念相对,可称为非主流市场。
    (二)技术从主流市场扩散到非主流消费群体
    1、创新技术扩散的逆向过程。多数文献分析的都是创新技术从新兴市场或边缘市场延伸到主流市场,最终为主流顾客所接受。但也存在一个逆向过程,即创新技术从主流市场扩散到非主流消费群体。JamesM.Utterback分析了技术从主流消费群体扩散到非主流消费群体的情况。从技术发展历史上看,很多技术最初只是为专业人士或富有阶层设计或开发的,这些专业人士或富有阶层就是主流消费群体,但随着产品功能的逐步多元化,尤其是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如福特的大规模生产线),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创新产品就会向非主流群体扩散,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收益。例如,电弧灯、白炽灯等装配类产品首先服务于轮船、零售公司和文化机构等专业化市场,照相机最初面向的是少量的专业肖像摄影师,打字机的创新者先是认为打字机的市场是电报业务,早期的汽车是富有阶层少数人的玩物等。
    JamesM.Utterback的研究揭示了创新技术从主流市场向非主流市场扩散的趋势。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讲,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市场顾客的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潜在需求还是现实需求。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企业会将主要资源用于开发和制造针对某类顾客群的产品,这类顾客群就构成了企业的主流顾客,并形成了企业的主流市场。但这样会造成企业的战略盲点,即忽视对非主流市场的开拓。这里所讲的非主流市场是与主流市场相对的新兴市场、边缘市场或利基市场。随着主流市场需求的饱和或者是企业为寻求更多的收益,企业就会将眼光投向非主流市场,新技术就会向非主流市场扩散。
    2、主流市场与非主流市场存在差异性。从主流市场进入非主流市场,并不是用非主流市场来代替主流市场,也不是简单地将主流市场的技术或产品输入非主流市场,因为非主流市场的顾客群与主流市场相比在需求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市场环境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面向非主流市场的顾客群研发新产品,技术创新应具有“当地适应性”特征,否则就会得不到新顾客群的认可,最终失去这一新的市场。
 

    二、西方企业以非主流市场为目标的技术创新


    长期以来,对西方企业而言,它们主要是针对西方消费人群开发适合其需求和口味的产品,西方消费人群构成其主流市场顾客;但它们一直缺乏针对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专门设计或开发的产品。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的饱和以及西方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战略,西方企业在维持主流市场份额的同时,为扩大市场空间,开始研发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需求的技术或产品。美国《商业周刊》载文认为,第三世界国家是技术类公司和非营利性组织开疆拓土的下一个领地。
    (一)为贫穷国家消费者开发低端技术和产品
    相对于西方主流消费群体,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收入水平很低,例如索马里这类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00美元。如何为这类与主流消费群体有着巨大差异的非主流消费者设计开发新产品,一些西方企业或组织主要是采取了为他们进行技术研发的策略,推出适合于他们的低端技术和产品。
    1、“XO”笔记本电脑。这种笔记本电脑旨在为发展中国家的孩子们提供能承付得起的现代技术产品。“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计划最初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教授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的同仁于2005年1月发起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首次提出了100美元笔记本电脑的概念。2005年11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推出了这种称为“XO”的笔记本电脑样机,2007年11月正式投产。截止到目前,“XO” 笔记本电脑的最低价格为188美元。“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项目与多家公司展开了合作,其中包括半导体制造商AMD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Linux软件销售商红帽子(Red Hat)以及其他公司。
    2、“同学PC”(Classmate PC)。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了一款名为“同学PC”的教育设备,与“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项目推出的“XO”机型展开竞争。“同学PC”笔记本电脑在英特尔公司的“世界齐步走计划”(World Ahead Program)下推出,该计划“旨在加速让世界上所有地方的所有人接近不可或缺的技术的进程,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英特尔公司后来又推出了“同学PC”(Classmate PC)的新一代产品,这种产品瞄准的是同样的市场。与此同时,微软公司也为这些教学设备改变了自己的XP视窗操作系统,这些教学设备同样也可以在开放性的操作系统Linux下运行。
    3、微软公司的“潜力无限”(Unlimited Potential)的计划。微软公司已经通过一个名为“潜力无限”的计划,向新兴市场推出了视窗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的“入门版本”,微软公司称,该计划的使命“是为那些生活于世界经济金字塔中低层的人——另外的50亿人口——创造平等的社会机会和经济机会”。
    (二)为非主流消费群体设计开发全新产品
    1、诺基亚公司的新式图标菜单。在中国、印度和尼泊尔,诺基亚公司结合基本群体文化学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消费者研究,使其了解了文盲人群在充满数字和字母世界里的行为方式。结果它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图标菜单,从而使不识字的消费者也能通过图形菜单来导航。
    2、飞利浦的“Uday提灯。对于生活在没有电力供应的地方的人们(全世界大约每4人中就有一个)来说,每当黑暗来临,生产活动就要被迫暂停。光亮的缺乏造成贫困的恶性循环:成人无法在夜晚工作,更不用说孩子做作业的问题。虽然煤油灯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油价的猛涨让很多家庭承受不起。
    荷兰电子巨头飞利浦展示了利用小型太阳能板在白天对电池充电而夜间提供照明的产品设计。比如飞利浦设计的 “Uday提灯”,能以25瓦钨丝灯泡的亮度持续发光5个小时。飞利浦正在加纳测试,并希望在未来4年里将Uday推广到另外9个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国家。小巧的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配以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可以成为更加清洁和廉价的油灯替代品。
    3、开发全新产品或技术更能够赢得非主流市场顾客。西方企业已经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主流市场而忽视非主流市场的策略;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只是简单地将主流市场产品输入到非主流市场的做法,而是针对非主流市场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有些企业还做了十分认真细致的市场研究,使其技术创新带有明显的“当地适应性”的全新特征,如诺基亚公司的新式的图标菜单以及飞利浦的“Uday提灯等。这些全新产品在主流市场上难以看到,它们主要是为非主流市场顾客设计和开发的,因而更能够赢得非主流市场顾客的认可。 
   

    三、国内企业应以技术创新开拓非主流市场


    只关注主流市场而忽视开发非主流市场是我国很多企业战略视野狭隘的结果。随着主流市场日趋饱和、赢利大幅下滑,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海外市场需求的萎缩,国内企业开拓非主流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应克服战略视野的狭隘,将开拓非主流市场作为一项战略举措,针对农村消费者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赢得新的市场空间。
    (一)充分认识、把握非主流市场的差异性和战略机遇
    1、非主流市场的差异性。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拥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人口,其收入比农村地区人口的收入高,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上发表的数据,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7942.88元,其中占10%的高收入户和占10%的最高收入户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2102.51元和19153.73元。而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为3254.93元,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则低于3000元(《中国统计年鉴—2006》)。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国内企业,特别是生产消费类产品的企业大都以开拓和占领城市市场为主要目标,将城市居民作为主流消费群体,其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都以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为目标。但现在企业迫于内外形势的压力开发农村市场,就必须认识到农村市场与城市大市场存在极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方面,而且也体现在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因素方面。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差异,企业开发非主流市场的努力就会失败。
    2、差异就是机遇,但真正能够把握机遇却不简单。城乡间的巨大差异意味着企业可以开辟另一个市场,是扩展市场空间的重要战略机遇。政府近年来出台了工业产品下乡的政策,通过对农民购买产品进行适当补贴,刺激农村市场的发展,又为企业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认识到这样的机遇是一回事,把握好机遇则是另一回事。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根据政府年初对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的预期,今年投入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将从去年的9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可以拉动内需1000多亿元。不过,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共销售961.02万台,销售金额达162.29亿元。而根据1000多亿元的全年预期,上半年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至少也应该达到500亿元左右。
    对于家电下乡生产企业来说,对上半年的销售结果感到有些失望。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某专家举例解释,品牌电脑在农村市场受到组装机甚至二手电脑的明显挑战,这需要参与家电下乡的品牌电脑企业开发出更优性能的电脑,满足农民电脑使用习惯。此外,目前家电下乡中标的太阳能热水器品牌价格比当地区域性、未中标品牌产品的价格高出不少,影响了农民的消费。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家电下乡并没有达到生产企业所期望的销售结果。影响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是品牌产品太过同质化、价格高,更重要的是,缺少针对农民使用习惯而开发的产品等。这说明很多企业只是将在主流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输入到过去被忽视的非主流市场——农村市场,而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和研究,其产品自然不会得到这一市场的认可。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要赢得农村市场,就应该在了解农村市场环境和农民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正如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所表示的那样,家电下乡仅仅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推手,最终决定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还是消费者,只有以农民的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和规范经营,实施品牌战略,才能使产品深入农民的心中,例如格力和海尔就以技术创新来赢得农村消费者的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二)企业如何以农村市场为目标进行技术创新
    1、格力对下乡的格力空调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多项创新。今年7月份“家电下乡”空调销售数据显示,7月1日至31日, 格力空调销量与今年6月份相比增长333.16%,其中格力势头最猛,环比增长416.14%,销售量占据整个行业的39.22%。
    对于格力空调在“家电下乡”中的优异市场表现,格力电器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格力多年来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懈投入和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追求。据介绍,针对农村市场的特殊性,下乡的格力空调在产品设计上进行了多项创新,包括“超强”功能设计,可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适合农村房间大、房间高的特点;以及宽电压运行设计,能保证空调在165伏到275伏电压之间正常运转,适合农村电压不稳的特点。
    2、海尔针对农村用户环境和用户需求进行技术研发。由于农村环境老鼠多,海尔推出了带防鼠板的冰箱,防止老鼠把电源线咬坏,后来又在空调、洗衣机等产品上开发了全系列的防鼠产品。农村的洗衣机大多放在室外使用,海尔研制出在零下30度到零上50度之间不变形,具有抗冻、防晒外壳的洗衣机。
    针对农村用电环境不好的情况,海尔专门提供有防电墙的热水器、带防漏电插座的冰箱、带防水防漏电保护的洗衣机、能防1万伏雷击的“村村通”电视。
    通过技术研发,为农村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海尔员工到天津的一个奶站发现用户需求而开发喂奶牛的热水器。每年冬天喂奶牛需要用三种温度的水,产奶的母牛和怀孕的母牛喝的水温度是不一样的,而烧水温度不好控制,海尔根据这个需求开发了一个三温区热水器,产品出来后受到养牛农户的欢迎。
    海尔有一次在山东农村调研时,一个村长投诉海尔的电脑关不死机。经演示,发现他将重新启动按钮当做了开关。尽管这位村长操作有误,但是这说明:在农村,很多人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于是,海尔就开发了为农民设计的带一键关机功能的电脑。“一键通”空调是海尔研发人员了解了用户的难题开发的。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留守的多是老人,由于眼花、或识字不多,不会操作复杂的遥控器,因此不敢买。海尔“一键通”空调操作简单方便,就解决了农村老人的这个难题。
    3、将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结合起来。在家电下乡之前的几年时间里,海尔针对农村市场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从产品创新到营销网络、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明确提出,家电下乡赢在最后一公里,就是要达到销售网、物流网、服务网三网合一,实现销售到村、送货到户、服务到家的目标。
    海尔早在1997年就在三四级市场开始铺设销售网点,经过12年的发展,海尔在全国建立了2万多个专卖店和乡镇销售网点,形成了从县专卖店到镇专卖店到村级服务站的一套网络。
    (三)将开发农村市场当作一项战略来加以实行
    1、开发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如果在企业看来,“家电下乡”只不过是将在城市等主流市场滞销的产品或即将被淘汰的产品转向非主流市场——农村市场进行销售,这显然是极其短视的,终将损害企业形象,被非主流消费者所抛弃。开发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企业要在非主流市场站稳脚,为农民消费者所接受,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和时间,如海尔自1997年在三四级市场开始铺设销售网点,已经有12 年之久。海尔之所以能够推出许多符合农村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将开发农村市场看成是权宜之计,而是当作一项长期战略来加以实行,针对农村不同于主流市场的特定环境和用户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2、如何开发为非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的产品。开发为非主流消费群体所接受的产品,特别是非主流消费群体是生活在与城市有很大差异的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时,如何把握农村消费者需求开发产品是战略执行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根据农村市场和消费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新的创新设计方法研发新产品。
    为了获得农村市场的认可和接受,企业新产品的构想及改进必须满足农村顾客现实的或潜在的需求。但由于农村消费者受历史原因、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局限,农村消费者有可能对自己的需求没有准确的定位,也可能无法清晰表达需求。本文认为,采用通常的市场调查方法难以准确获取农民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而“移情设计法” (empathic design)则在获取农民消费者需求信息方面要有效得多。
    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位学者Dorothy Leonard和Jeffrey F.Rayport提出“移情设计”技术,这个技术的基础是观察,即观察顾客如何使用产品,它要求深入顾客的真实环境,在顾客正常的日常生活中观察顾客行为表现,研究者可以发现顾客遇到但尚没有提出或意识到的问题,从而可以获取顾客尚不自知的需求信息。
    移情设计法的基本过程是:一是观察,要求搞清楚三个问题,即观察谁?谁来观察?观察什么?为寻求新的突破,应认识非主流消费群体无法言说的需求;应选择了解非主流消费群体的人组成小组进行观察;注意观察的内容应是非主流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工作、休闲,不能故意设计或安排,以保证能够观察到真实的信息。二是取得资料,即观察者想知道如何解释非主流消费群体的行为时,就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这样做?”之类的话。在观测时可使用真实的产品或开发的原型,让观察对象参与现实的活动,以反映使用者的真实感受。中国农民大都信奉“眼见为实”,喜欢对产品能“摸一摸,敲一敲”,如硬屏液晶电视非常受农民朋友的欢迎,其外表坚硬,不怕摸。硬屏液晶电视显然是在对农民消费者行为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在观测过程中,观察小组还可以考虑使用照相机、摄象机作为辅助的观察工具。三是思考与分析。对观察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分析,确认非主流消费群体所有可能的问题及需求。四是利用“头脑风暴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是依据可能的方法开发出新产品。
   

    四、结论


     1、开辟非主流市场应成为企业长远战略。企业开辟非主流市场的动因不尽相同,如西方企业开发非主流市场可能是出于其全球化战略的考虑,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争夺当地市场,而我国多数企业进入非主流市场的动因是主流市场渐趋饱和、盈利空间不断萎缩等情况,才考虑选择开发非主流市场。西方企业开发非主流市场更多地体现了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而我国企业(除少数企业如海尔外)大都缺乏战略规划,企业拓展农村市场是在政府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农民购买家电等产品给予适当补贴)下才进行的,如果没有政府政策的推动,这些企业可能会一直忽视非主流市场。
    2、针对非主流市场的特点研发具有“当地适应性”的新产品。进入非主流市场,并不是简单地将为主流用户设计开发的产品输入到非主流市场,企业必须针对非主流市场的特点研发具有“当地适应性”的新产品。AMD公司、微软公司、诺基亚公司以及飞利浦公司等为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非主流消费群体,中国的格力、海尔等为中国农村地区非主流消费群体设计和开发新产品,这些事实说明针对非主流市场的特点进行技术研发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战略选择,而不是一种权宜之计。
    3、中国企业有待提高技术创新层次。AMD公司、微软公司、诺基亚公司这些跨国公司在产品研发上并不仅仅是增加或减少某一功能来迎合非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们还为非主流消费群体创造全新产品,如诺基亚公司的新式的图标菜单和飞利浦的“Uday提灯,而中国多数企业还没有设计和开发面向非主流群体——如农民消费者的全新产品,只是在原有产品上为适应农村市场环境增加或减少某些功能。因此,中国企业在面向非主流消费群体的技术创新还处于一个较低层次,企业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层次,为他们创造全新产品。
    4、深入观察、发现农村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无论是设计非全新产品还是创造全新产品,都以把握农村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由于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的局限,农民消费者可能并不擅长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应采用如基于观察的移情设计这样的方法,以发现农民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潜在需求,通过科学的分析,提出新产品开发方案。


主要参考资料:

① 罗伯特A.伯格曼等,《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
② 余光胜,《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战略理论的反思与融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③ 司春林,《企业创新空间与技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④ 詹尼弗•申克尔,“为穷人设计的产品”,商业周刊(美),2008年9月。
http://www.businessweekchina.com/article_p.php?BusinessweekID
⑤ “跨越全球数字鸿沟: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沃顿知识在线。
http://www.knowledgeatwharton.com.cn/index.cfm?fa=viewArticle&articleID=1858
⑥ 梁啸宇,“家电下乡半年销售162亿、 拉动千亿内需有多远?”,《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07月30日。
⑦ “家电下乡"稳步推进、格力领跑空调销售” ,《南方日报》,2009年08月19日。
⑧ 丁军杰 ,“‘家电下乡’: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工人日报》,09年08月19日。 
⑨ “海尔家电下乡的‘三到位’惠及农村消费者”, 中国广播网,09年08月19日。
⑩ JamesM.Utterback,《把握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