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动 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合力作为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合力推动 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合力作为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第九届“江苏九三论坛”论文
赵俊华 (九三学社镇江市委员会)
摘要:镇江建设低碳试点城市取得了实效,只是环境压力依然很严峻。只有努力推进工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延伸产业链,实现区域工业循环化,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能耗管控智能化,才能有效地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保持经济的有效增长。
关键词:低碳城市 绿色转型
2015年12月5日下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致辞中介绍了中国碳排放达峰所做的努力,特别称赞:镇江建设地碳试点城市所取得的成绩,是目前做的最好的城市之一。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5年12月23日上午举行“巴黎归来谈气变”中外媒体见面会,邀请到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和地方政府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等,介绍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情况,并介绍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时,镇江市长朱晓明说,2012年11月镇江就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不仅仅是在巴黎气候大会期间开始行动,实际上行动早在“十二五”时期就已经开始,而镇江抓住了国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这么一个机遇,在全市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镇江市在加强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也花了很大精力,作了许多工作,投入了不少资金:
首先是全面实施了主体功能区的制度,编制了《镇江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不仅仅把规划拿出来,而且制定产业准入、环境准入、财政等配套政策,把规划通过土地、规划、产业、环境、管理、考核等六项政策落到了实处,这个可以说镇江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率先的;
其次是明确了目标和路径,通过镇江碳排放的情况做了分析以后,明确到2020年比国家提前十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并以这个目标确定了建设路径,全市累计关闭化工企业总数347家,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76%,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6.3%,东西两个片区综合整治环境明显改善。
再次是建立“低碳城市管理云平台”,并通过这个云平台,真正搞清楚了,镇江碳排放情况到底怎么样,企业整个能源构成情况怎么样,我们区域排放情况怎么样,企业的排放情况怎么样。2015年12月30日,经过一年多的谋划建设,全国首创的镇江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与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从而使得镇江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发展变得可观、可感、可检查、可考核。而在“云平台”的基础上,镇江市政府整合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数字资源,建成的生态文明信息化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业务、服务和资源四类整合,“生态云”打造出数据中心、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查询中心、交易中心“五大中心”。
最后是合力推动,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不仅仅是政府在具体推动,而是从党委到政府“合力推动”,政府的责任就是把每年行动、每年的计划通过一个一个项目推动到相关部门,相关的辖市区,由他们一个一个落实到位。为了引到老百姓绿色出行,政府每年投入公交近3个亿,镇江市公交是全国价格最便宜的,公共自行车的普及也是全国做的比较好的城市,朱晓明市长带头骑公共自行车上班。
通过几年的努力,应该说镇江建设地碳试点城市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成效也比较明显:
一是低碳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是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财政收入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则保持了18.3%的增长速度。
二是生态环境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二级以上天数已经占了70%,PM2.5下降2.6%,“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已经提前一年完成,包括我们三类水的水质已经达到73%,全市绿化率达到36.5%。
三是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过去镇江老百姓对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是有很多诉求的,这两年的诉求明显下降,而且老百姓满意度在显著上升。
因此,镇江低碳城市建设作为国家发改委抓的低碳城市的成功案例,在中国形成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经验,可以有效推动各个城市以及各个地方把低碳城市建设作为我们发展的理念、发展的目标,融入到我们发展行动当中,给我们老百姓一个更加天蓝、地绿、水净的更好的发展环境。
只是,在总结所取得成绩的同时,镇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环境压力依然很严峻,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建设好低碳城市的同时,加快我市的经济建设,如何利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为此建议:
一、以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发展高端化
以中国制造2025镇江行动纲要为指导,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一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和产业三集发展要求,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园区,进一步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高端集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留出更多的生态保护空间。二是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基地。重点打造我市的先进制造业,如航空航天产业配套、高端电气设备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种船舶和海洋工程制造、现代物流等高端产业集聚基地。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围绕特色产业优势,组织重点企业共同参与,整合优势资源,共建创新平台,鼓励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创新人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二、积极改造提升,促进传统产业低碳化
镇江工业主要污染源——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总耗能的80%以上,改造提升这些企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建议: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污染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措施,限期淘汰工艺水平落后、污染重、物耗高的产能,严格把住准入关,坚决执行“四个一律”,下决心摒弃技术落后、高污染、高消耗的低端产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钢铁、水泥、船舶、化工企业的集中度。二是运用技术改造高耗能企业。围绕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技能技改项目,大幅降低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耗。围绕淘汰落后电机、推广高效电机和开展电机能效提升试点,推进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并逐步扩大到变压器、工业锅炉等终端设备,全面提升终端设备能效。三是有条件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实施“金屋顶”企业计划,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原则,组织我市光伏产品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服务商,利用工业厂房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三、培育延伸产业链,实现区域工业循环化
积极实施园区企业循环化改造工程,加快园区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循环链条培育延伸,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资源连供、产品联产和产业耦合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以园区为载体,打造物料循环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构建企业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关系;构建原料、产品、“三废”利用的循环产业链条;构建发电、供热、废渣利用循环利用链条以及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链条等。其次是打造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在电力、水泥、焦化、化工等重点行业,推广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削减二氧化硫、氮氢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改造项目。
四、推进两化融合,实现工业能耗管控智能化
要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化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的应用。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有效推进“中国电能云”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逐步建成具备在线监测、决策分析、项目管理与统计、有序用电以及需求响应等功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在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中,鼓励引导企业建立能源管控中心,提升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加以推广。通过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等,帮助企业寻求节能潜力,督促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五、合力作为,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常态化
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这项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创新作为,合力推进。一是要健全绿色发展组织体系。形成制度,研究出台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政策,协调解决试点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完善考核,实行个性化、差异化的专题考量,提高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指标的权重;加强督查,建立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监管体系,加快队伍建设。二是要强化行政约束。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定位,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产业准入,执行产业导向、生态优先、节能减排和投入产出4条标准;严格行政执法,重点监察企业能耗限额标准执行、落后设备淘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评执行情况、重点燃煤企业煤的质量情况等。三是要营造浓厚工业绿色发展氛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加大绿色发展的宣传引导。在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之前,广泛听取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形成全社会参与、共同创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的社会氛围。
六,资源优化整合,推行旅游产业发展智慧化
旅游业是一个绿色产业、更是一个富民产业。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市应加快发展智慧旅游产业,通俗的说就是利用“互联网+智慧旅游业 ”平台,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促使旅游业转型升级,协同增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商机,大幅提升旅游业品质、效率和效益。智慧旅游就像发动机助推器,对于我市大力提高旅游产业规划水平,全面整合优质旅游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和营销服务,以及大力提升旅游业营销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形象与竞争力起到一个革命性变化。
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协调,将旅游业作为全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切实推进旅游绿色发展和低碳运营,构建生态友好型旅游环境和生态化、集约型的旅游经济体系。高度重视保护保护和传承镇江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维护资源的整体性、文化的代表性和地域特质性,加强旅游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升全市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
上一篇:以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助推绿色发展